更新时间: 浏览次数: 258
覆盖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及80岁以下失能失智老年人——
北京加强“老老人”服务保障
本报北京电 (记者施芳)北京市民政局等11部门日前联合印发《关于加强“老老人”服务保障的若干措施》,从“老老人”兜底保障、优化服务设施功能布局、扩大普惠服务供给、完善医疗服务供给、推进服务专业化标准化智慧化、强化服务改革组织保障等六个方面推出20条措施,进一步提升“老老人”服务保障水平。
北京市民政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郭汉桥介绍,“老老人”指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,包括高龄失能失智和高龄自理老年人。为确保养老服务工作重点聚焦失能失智老年人,北京市80岁以下失能失智老年人也参照本政策执行。目前北京市共有“老老人”69.8万人,80岁以下失能失智老年人15.7万人,政策覆盖约85.5万老年人。
加强“老老人”需求调查和兜底保障方面,明确优化“老老人”补贴津贴制度,推动补贴津贴向“老老人”中的重点群体服务聚焦。同时强化“老老人”兜底服务,聚焦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居家照护服务需求,加强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和供给。发挥公办机构兜底保障作用,实现经济困难失能失智老年人愿住尽住、应保尽保。开展“老老人”特别是老残共养家庭监护服务试点,探索意定监护实施路径,解决就医、养老、遗产继承等意定监护难题。
优化“老老人”服务设施功能布局方面,精准布局养老服务中心,对养老服务功能不足的地区,采取置换、购置、租赁等方式加强服务供给。构建以养老服务中心为综合枢纽,养老机构、养老驿站为延伸网点,专业服务商为协同网点,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协同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网络,推进农村互助性养老服务,完善“乡镇养老服务中心(乡镇敬老院)+养老驿站+邻里互助点”农村养老服务体系。
完善“老老人”医疗服务供给方面,北京市将完善医养结合对接机制,完善属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、安宁疗护机构与养老机构握手机制,支持以有偿签约服务等方式促进医疗机构开展医养签约合作服务;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、综合医院之间的“老老人”紧急救治及快速转诊绿色通道。
此外,北京市还将建立高龄独居、孤寡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群体生活数据异常监测预警体系,探索拓展一键呼等智慧养老场景应用,引入智能水表、智能燃气表等智能监测预警设备,线上守护老年人安全。
《人民日报海外版》( 2024年10月16日 第 11 版) 【编辑:邵婉云】 新闻结尾
手机看片秋霞电影网:尽情享受经典与现代电影的无尽乐趣与视听盛宴!的相关文章
发挥资本市场财富管理功能,促进养老资本形成的相关文章
上海关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助力成果快速转化
秋到洮南四海湖 寒露时节白鹭飞
国台办:赖清德所谓“祖国论”是“台独”分裂谬论
(文化中国行)博物馆“化身”大课堂 青少年打卡陕历博“探知”历史文化
平遥影展揭晓荣誉归属 汤尼·雷恩获中国电影海外贡献荣誉
我国大部地区将有大风降温天气 四川陕西等地有强降雨